top of page
搜尋

科學家用 AI 模仿病毒蛋白結構,研發新基因治療平台

  • 騰云機械工業
  • 1月11日
  • 讀畢需時 2 分鐘


韓國浦項科技大學的李相敏教授與2024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大衛·貝克(David Baker)教授合作,利用人工智慧(AI)模擬病毒外殼蛋白結構,成功研發出新型基因治療平台。該平台能高效攜帶核酸,提升基因療法的效率,並有望推動次世代疫苗及其他生物醫學創新。相關研究成果已發表於《自然》(Nature)期刊。


病毒能迅速突變並傳播,主要依賴其蛋白外殼包裹DNA或RNA的獨特設計。此前,科學家嘗試模仿病毒蛋白外殼結構來攜帶基因治療或疫苗DNA,但面臨攜帶遺傳物質量有限等挑戰。


為克服這些限制,研究團隊利用AI設計出四面體、八面體和二十面體等人工蛋白「奈米籠」結構。其中,直徑75奈米的二十面體結構,其基因承載量是傳統基因載體的三倍,這在基因療法領域具有重要意義。


透過電子顯微鏡觀察,研究人員確認這些AI設計的奈米籠確實形成預期的對稱結構,並能有效將治療性基因送至目標細胞,展現出巨大的醫療應用潛力。李相敏教授表示,AI的進步為功能性蛋白質的設計與製造開創了新時代,期望這項研究能加速基因療法的發展,並推動疫苗及其他生物醫學領域的創新。


該研究的成功關鍵在於AI的應用,因為AI能快速分析並模擬病毒蛋白奈米結構。研究團隊設計的奈米籠包含四種人工蛋白,以及六種蛋白-蛋白界面,結構高度複雜,若無高速運算的AI輔助,難以實現。李相敏教授指出,未來將探索此平台在癌症免疫治療及傳染病疫苗開發中的應用。



騰云機械工業提供最專業的"滾輪送料機"和"沖床周邊",歡迎至官網首頁查看~


 
 
bottom of page